摘要: | 本文試圖從「書寫/建構」的觀點,探討1970年到2000年之間濁水溪流域作家鄉土書寫的多重意涵,並就「空間:濁水溪流域」、「時間:年代的跨越」兩個主軸進行分析。濁水溪流域作家的鄉土書寫,1970年代的意涵在於心靈歸屬、傳統農村土地倫理的寄託;1980年代,開始具備政治實踐乃至國族建構的意圖;1990年代以降,鄉土進一步衍為台灣主體意識的象徵,而布農族作家拓拔斯‧塔瑪匹瑪(田雅各)的鄉土空間概念與原住民觀點,更是1980年代以來原住民文學的濫觴。衡諸戰後台灣文學關於土地/認同議題的探討,起於1970年代的鄉土文學運動,是「鄉土文學」終而成為「台灣文學」的關鍵年代,本文論述的作者多在這三十年間開始創作終而成家,其作品往往觸及台灣鄉土書寫的關鍵議題,換言之,濁水溪流域作家自1970年代鄉土文學運動以來的創作,實為戰後台灣文學鄉土書寫的縮影。 |